close


  微博不僅僅只是在生產方式上衝擊著報派報社紙,在生產理念上,微博這種媒介所帶來的傳播理念也深刻影響到報人對新聞生產的重新認識,有關實時性、碎片化、用戶生產、親民化這些理念也被吸收到具體的新聞生產實踐中來。

  1。實時性傳播與新聞全息報道。在新媒體語境下,新聞的熱點切換將變得越來越快,微博上公眾對熱點關注的持續時間將愈短,呈現出一定的實時化特征。在此背景下,報紙的日常新聞版面開始主動放棄傳統的消息報道模式,短小快速的短新聞的傳播任務,一方面通過報紙網站的及時發稿和滾動報道來承擔。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報紙官方微博進行全息報道,以彌補報紙新聞時效性差的短板。由此報紙新聞通過網站和微博兩種“延伸”手段,實現了與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的“此時此刻”。

  2。“碎片化”與新聞的簡約化呈現。微博傳播的突出特征之一是隨時隨地微內容傳播的“碎片化”。受此影響,傳播內容盡量的“淺顯”已成當前主要大眾閱讀的主要需求,這種淺閱讀的取向與傳統的新聞生產和呈現方式的不協調日益顯現。為此,報紙在新聞呈現上做出改變也成了理所當然:比如化長為短、化整為零,盡量通過連續性報道、組合式報道等方式分解單篇報道容量;版面的文字容量盡量做減法,愈加簡潔,報紙版面設計則呈現出“視覺化”的特征。三是注重新聞,先聲奪人。當然這種取向也可能帶來對報紙“淺薄化”的質疑。為此,我們強調“簡約化”,要的是“簡單中見豐富”,版面編輯通過簡單的視覺形像保證將最大的信息量予以輸出。“視覺化”則是指大膽運用新聞圖片、插畫、圖示、示意圖等圖像元素,服務於讀者的視覺化閱讀需求以及對深刻新聞的理解方便度。時下新聞業界流行的“新聞可視化”,派報以及隨大數據概念興起的“數據可視化”便是這種理念的集中體現。

  3。“用戶生產”與眾包新聞興盛。用戶參與新聞生產、開放新聞編輯部,這是新媒體語境下新聞生產的又一典型特征。再加上互聯網催生出來的公民新聞日益勃興這一宏大背景,報紙必然要去適應公民表達意願和表達能力提升這一形勢,進一步拓展傳統“開門辦報”的開放路夾報徑。

  比如開辟專欄專版,借助報紙網站或微博進行互動,吸引公眾分享“認知盈余”,並把公眾提供的公民新聞內容納入其中。利用即時“評論”功能,更快地了解到網友對新聞報道的態度和看法,吸引網友補充新的事實,為進一步報道提供思路和角度。如今,專業新聞、公民新聞等在微博場域中交織,網民和專業媒體相互借力,PGC(專業生產)、OGC(職業生產)和UGC(用戶生產)共同完成對新聞報道的全景化呈現。

  4。親民化與新聞價值取向的調整。以前和編輯對選題的判斷往往尤為重視對“重要性”這一新聞要素的考察,但微博等社交化網絡媒體出現以後,我們發現,“關系”成了最重要的要素,“相關”成為最大的價值。讀者在閱讀新聞時首先考慮的已經不是這個事情的重要程度,而是這個事情跟我以及身邊人的相關度,事情是否值得我去分享,知得我與別人交談?也就是說,他要判斷的是,這條新聞是否可以讓他在社交圈中找到自我認同和體認存在。從“內容為王”到“關系為王”,讀者獲取新聞的渠道,已從“媒體型”向“關系型”或“算法型”遷移,為了增強閱讀的黏性,新聞的選題將更加溫情、文風更加的親和,報紙的定位也將越來越垂直。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派報社
    全站熱搜

    fghdfgf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