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的身份識別是整個醫療活動的基礎組成部分,貫穿於整個醫療護理活動之中,把病人與醫院的治療護理活動結合起來,是中國醫院協會病人安全目標之首。老年病人存在生理能力下降、思維遲鈍、記憶力減退、聽力及理解能力減弱等因素,不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身份,出現應對識別證帶錯誤,是查對出現差錯的高危人群。手腕帶作為病人識別的一種,有著病人“第三代身份證”的稱號。尤其是現在越來越被廣泛使用的打印型手腕帶,上面的二維碼與PDA直接掛勾,一個小小的二維碼裏隱藏著病人的所有醫療信息。現在越來越多的醫院將手腕帶的識別作為病人身份識別的一項指標,但往往因病人的依從性不理想,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現將其中一家福天打印識別帶使用醫院的實施情況說明一下:
1、 對象
收集其中一個科室佩戴手腕帶的病人500例,其中男300例,女200例;年齡在17-85歲之間,病人均意識清醒,能正確回答問題;文盲160例,小學130例,高中100例,大專110例。
2、 護理
2.1、手腕帶的選擇 手腕帶屬於一次性用品,高速織帶是由納米矽材料制作而成,柔軟舒適,病人願意佩戴;抗菌抗過敏,不會引起病人皮膚過敏;表面熱敏成形,無需安裝多餘的碳帶,PP織帶特別適合幹淨的醫療環境又保護了病人隱私的泄露;防水防酒精,防乙醚擦拭褪色;腕帶有防脫落的一次性鎖扣。
2.2、打印與佩戴 凡新入院病人,持醫生開具的住院卡辦理完入院收費後,由入院登記處當班護士根據病人住院卡上入院號與系統核對病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家庭住址等,打印相對應的手腕帶,並告知其應用的意義及注意事項,核對無誤後避開傷口、皮疹等部位佩戴於病人的左手手尼龍織帶腕處。進行24小時貼身標識,松緊適宜,可容納一小指為宜,防止脫落或影響血液循環,出院時由護士剪斷。
2.3、規范科室護士操作行為 轉變護士傳統的查對模式,將手腕帶查對納入病人身份確認的常規工作,制定護理查對流程,查對病人身份時需做到“三必須”:一必須以“請問,你叫什麼名字”的方式詢問病人,以得到病人或家屬的回答;二必須掃描手腕帶上的條碼,與手持PDA系統核對手腕帶上的姓名、年齡、性別、科室;三必須是再次確認病人身份“你是叫XX嗎?”通過這些向病人傳遞一個信息:手腕帶對保證醫療安全很重要,讓病人自己感覺手腕帶的作用及意義,從而提高病人佩戴手腕帶的依從性。
2.4、加強對病人手腕帶佩戴的監管 針對手腕帶佩戴依從性不高的問題,科室首先從管理入手,加強監督、檢查。把握3個重點時段。入院當天,接收新病人時健康教育要到位,及時佩戴手腕帶;第2天,第3天強化病人佩戴手腕帶的意識,提高依從性;出院時了解病人的感受,及時反饋改進,確保病人標識系統良好運轉。
3、 結果
通過對500例佩戴手腕帶病人的護理幹預,病人及家屬依從性良好,在護理操作發藥、抽血、靜脈輸液、輸血、檢查等各項工作中均無發生查對差錯事件,且出院時調查統計滿意度高。
4、 體會
4.1、提高了身份識別的准確性 傳統的方法是依據床頭卡、直呼病人姓名或自行查看手腕帶核對,若床頭卡片被惡意或無意調換或病人護士疏忽,就有可能出現因錯誤特多龍織帶識別而導致的差錯事故,通過“三必須”和有效的溝通查對病人手腕帶上的信息,更好的實行了雙人查對,保證了病人的安全,是醫院現代化、正規化醫療管理的發展方向。護理幹預正是用一種溝通的方式強化了手腕帶佩戴在病人心目中的作用,實際上是一種心理暗示。
4.2、體現人性化管理 傳統的查對方法是護士直呼病人名字和床號以及核對床頭卡、自行核對手腕帶上的信息來確認病人的身份,由此病人及家屬會以護士不禮貌、沒素質而投訴護士,從而引發護患糾紛。護士在病人佩戴手腕帶的過程中與病患或家屬主動溝通,使病人家屬備受重視,拉近了病人家屬與護士的距離,增進了彼此的信任度,提高了病人對醫療護理行為的依從性和滿意度。
總之,手腕帶在醫院住院病人中的應用使用是一項合理可行的改革措施,該舉措對病人安全、提升病人滿意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是防止病人身份錯誤識別的理想方法。
留言列表